国网福建电科院:无人机+人工智能 助力配网工程高质量验收
作者:张伟豪、吴文斌 时间 :2025-09-10 浏览:13
本网讯 9月9日,在福州闽侯10kV长龙Ⅰ回线路附近,一架无人机沿着配电线路杆塔飞行作业,30分钟即精准完成13基新建杆塔杆上设备及杆塔周边环境的辅助验收工作,为新建工程留下了重要档案。
数据采集后,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闽侯城区供电站技术员蔡华强,通过机巡作业管控平台就可以自动下载查看该线路竣工验收报告,包括线路档距、杆塔位置、物料清单、缺陷信息等内容。
这是国网福建电力应用无人机,开展10千伏配网线路竣工验收的一个场景。
配网线路竣工验收质量关乎投运后长期运行供电可靠性,以前开展线路验收,验收人员需登山、下沟查看每基杆塔的建设情况,使用测距仪对档距进行测量。杆塔间如果有遮挡物,验收人员还需登杆验收,不仅工作强度大,还容易产生误差。如今,国网福建电科院在无人机上开发辅助工程验收模块,验收人员可以按照导则规范采集杆塔数据,在机巡作业管控平台上新增工程验收算法模块,将图像目标识别、基于RTK修正的双目视觉测距、坐标转换等多种技术有效整合,并通过流程优化,实现了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验收报告。
“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技术创新,完成了物料识别算法、线路档距精准测量方法、典型工程验收缺陷识别算法的研发,并在泉州、漳州等沿海地区,以及南平、三明、龙岩等山区多处试点应用,经过多次流程优化,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无感式后台自动识别,融入机巡作业管控平台全流程线上流转。”国网福建电科院机巡中心技术专责张伟豪说道。
在验收现场,验收人员操作着无人机,使其悬停在杆塔附近,并对线路各个部位进行监测和拍摄,实时采集数据,然后,无人机巡检数据上传机巡作业管控平台,平台自动对新建杆塔物料、缺陷、档距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,自动生成项目验收报告,设备主人或班组技术人员可一键下载验收报告,获取设备缺陷、线路拓扑图、物料清单等信息,并通过“电网一张图”展示,检核杆塔位置是否准确。
“无人机传输数据结合智能分析,能自动生成杆塔路径图与缺陷报告,同时可将验收数据进行整理存档,为后续智能运维提供精准依据。”国网福建电力设备部配电处王成旭介绍。目前,无人机可以统计避雷器、绝缘子等7大类26小类物料数量,并识别绑扎带安装不规范、绝缘罩缺失等20余类设备工艺缺陷,以及完成杆塔间档距、弧垂等关键空间测距,确保线路设备可靠入网。
据悉,目前全省已完成783项新建工程无人机智能验收,2281项新建工程正在使用无人机智能验收,有效提高配网施工建设质效。
让无人机飞起来代替人工验收,让数据智能识别代替人工经验判断,下一步,国网福建电科院将紧扣“1135”新时代配电管理思路,推进配网“两个替代”落地,以机巡技术革新,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。
主办单位:福建省电力行业协会 http://www.fepsa.com.cn 网站内容均属福建省电力行业协会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Copyright 2012 ~ 2024 www.fepsa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福州市茶园路68号